时间:2024-01-10 05:21:54来源:
“囫囵吞枣”是一个成语,意思是形容人听、看、读等不加分析、不加思考地一口气接受大量信息,导致理解不深入、不透彻的状态。
这个成语的出处是《庄子·外物》:
“夫学固有小大之分,而无囫囵之式。
”意思是说,学习应该有大小之分,而不应该像吃枣子一样囫囵吞枣地学习。
“囫囵吞枣”的道理是,学习和获取知识需要有系统性、有目的性、有深度和广度的探索和思考。
如果只是简单地接受大量信息,而没有对其进行分析、思考和总结,那么所获得的知识将是零散、表面的,难以真正理解和应用。
因此,在学习和获取知识时,我们应该注重思考和分析,深入挖掘知识背后的本质和规律,才能真正掌握知识,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。
囫囵吞枣的意思是:
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。
【出自】宋·圆悟禅师《碧岩录》卷三:
“若是知有底人,细嚼来咽;若是不知有底人,一似浑仑吞个枣。
”
如果是知道底的人,仔细咀嚼再吞咽;如果是不知底的人,一下子整个把枣吞了。
释义
基本
囫囵:
整个的,完整的。
把整个的枣子不加咀嚼就吞下肚去。
比喻
比喻学习或理解事物不加分析思考,笼统地接受,食而不化。
例句
有些道理必须深入思索,绝不能囫囵吞枣。
我们要认真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,切勿囫囵吞枣。
1.囫囵吞枣húlúntūnzǎo
囫囵:
整个儿;完整的。
指不加咀嚼;把枣子整个吞下去。
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;缺乏思考;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。
成语辨析:
~和“生吞活剥”;都可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。
不同在于:
①~偏重指作学问不求甚解;“生吞活剥”偏重指生搬硬套。
②“生吞活剥”还可形容吃东西时的状态;~不能。
2.神态描写,专指脸部表情,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、神态的词语,例如哭丧着脸,专注的神情等。
神态描写主要描写的是脸上的表情。
3.所以,无论从字面理解的把整个枣儿吞进去的过程,还是从引申义比喻的学习时生吞活剥,缺乏思考,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,都和脸部表情没有关系,所以囫囵吞枣不是神态描写。
不加咀嚼地把枣儿整个吞下。
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,不加分析,不求充分理解。
出处宋·圆悟禅师《碧岩录》:
“若是知有底人;细嚼来咽;若是不知有底人;一似浑山仑吞个枣。
”
例句我们要细心体会课文的意思,不能囫囵吞枣的想当然的理解。